Selection
Papermaking sewage
摘要: 本文围绕水性油墨废水处理难题,着重开展脱色絮凝实验以探究聚丙烯酰胺(PAM)类絮凝剂的选型优化。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型号 PAM、搭配其他助剂以及在多种工艺条件下的表现,综合考量絮凝效果、成本、环境影响等关键因素,为水性油墨行业废水处理精准筛选适配的絮凝剂方案,推动绿色环bao生产实践,助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。
随着印刷包装行业对环bao要求的日益提升,水性油墨凭借其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)排放优势得到广泛应用。然而,水性油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,因其含有的颜料、树脂、助剂等复杂成分,呈现高色度、高化学需氧量(COD)特性,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挑战。絮凝作为核心处理环节,絮凝剂选型直接关乎处理成效。聚丙烯酰胺(PAM)作为常用絮凝剂,凭借多样的分子结构与性能,在水性油墨废水处理中有极大潜力,深入研究其选型对实现高效净化意义非凡。
水性油墨废水成分繁杂,颜料涵盖有机颜料如偶氮类、酞菁类,无机颜料如钛白粉等,这些颜料赋予废水高色度,且稳定性强,不易脱色。树脂成分多为水性丙烯酸树脂、聚氨酯树脂等,增加废水粘性,阻碍絮凝沉降。助剂包含分散剂、消泡剂、防腐剂等,部分含表面活性剂,使废水胶体体系复杂,传统处理方法难以破乳絮凝。例如,某典型水性油墨废水初始色度超 [X] 倍,COD 值达 [Y] mg/L,pH 值约为 [Z],直观反映处理难度。
1. 废水来源:取自当地有代表性的水性油墨生产厂未经处理排放废水,确保样本真实反映实际工况污染特性,经检测,关键指标如上述典型值。
1. 絮凝剂:
1. 聚丙烯酰胺(PAM)系列:涵盖不同分子量(低分子量 [MW1]、中分子量 [MW2]、高分子量 [MW3])与离子度(低离子度 [ID1]、中离子度 [ID2]、高离子度 [ID3])产品。不同分子量影响絮凝架桥能力,离子度决定电荷中和作用强弱。
1. 辅助絮凝剂:聚合氯化铝(PAC)、硫酸亚铁等无机絮凝剂,用于与 PAM 协同,改善胶体电荷环境,促进絮凝。如 PAC 水解产物带正电,可中和油墨废水中负电胶体。
1. 改性助剂:为优化 PAM 性能,引入如季铵盐、羧甲基等改性基团的产品,增强对特定污染物吸附。
1. 实验仪器:分光光度计(精准测色度、吸光度)、COD 测定仪(快速检测 COD 值)、pH 计(精度 ±0.01 调控 pH)、磁力搅拌器(模拟混合搅拌)、电子天平(精确至 0.001g 称量)、浊度仪、离心机等,保障数据精准可靠。
1. 取等量(每份 500mL)水性油墨废水于一系列 1000mL 烧杯,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调 pH 值至设定梯度(如 pH = 4、6、8、10),磁力搅拌稳定后静置 5min 确保均匀。
1. 按设计投加量,先加辅助絮凝剂(如 PAC 投加量 10 - 50mg/L 梯度),高速搅拌(200 - 300r/min,2min)初步凝聚;再加不同 PAM 产品,低投加量起始(如 5mg/L)逐步递增,低速搅拌(50 - 100r/min,10min)促絮凝体成长;搅拌毕静置沉淀 30min。
1. 取上清液,分光光度计测ZUI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算脱色率:脱色率(%)=(A₀ - A₁)/ A₀ × 100%(A₀ 原废水吸光度,A₁ 处理后吸光度);COD 测定仪测 COD 去除率;浊度仪测浊度反映沉淀效果;多指标综合评估絮凝剂性能。
在相同离子度(如中离子度 [ID2])、辅助絮凝剂(PAC 30mg/L)及废水条件(pH = 7)下,不同分子量 PAM 处理效果显著不同。低分子量 PAM([MW1])絮凝架桥能力弱,脱色率仅 [X₁]%,COD 去除率 [Y₁]%;中分子量 PAM([MW2])适度增强,脱色率达 [X₂]%,COD 去除率 [Y₂]%;高分子量 PAM([MW3])因强大架桥,脱色率飙升至 [X₃]%,COD 去除率 [Y₃]%。但高分子量 PAM 分散慢,易缠绕,投加过量会阻碍絮凝,如超 20mg/L 时效果下滑。
固定高分子量 PAM([MW3])、PAC 协同,改变离子度。低离子度 [ID1] 时,电荷中和不足,对带负电颜料胶体吸附弱,脱色率 [X₄]%,COD 去除率 [Y₄]%;中离子度 [ID2] 优化至脱色率 [X₅]%,COD 去除率 [Y₅]%;高离子度 [ID3] 虽电荷强,但分子链收缩,架桥受限,脱色率 [X₆]%,COD 去除率 [Y₆]%,表明适度离子度为优。
对比 PAC 不同投加量(10 - 50mg/L)与 PAM(高分子量 [MW3]、中离子度 [ID2])协同。PAC 10mg/L 时,胶体电荷中和差,絮凝体小,脱色率 [X₇]%;随 PAC 增至 30mg/L,协同ZUI佳,脱色率跃至 [X₈]%,COD 去除率显著提升,因 PAC 助胶体脱稳,为 PAM 架桥奠基;超 30mg/L,PAC 水解产物增多干扰,效果降。类似规律在硫酸亚铁协同时有差异,亚铁离子氧化影响絮凝稳定性,需严控条件。
引入季铵盐改性的 PAM 对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性油墨废水有特效。在复杂废水体系,普通 PAM 受表面活性剂干扰,絮凝受阻,改性 PAM 靠季铵盐正电基团强力吸附,脱色率从普通 PAM 的 [X₉]% 提至 [X₁₀]%,COD 去除率亦提升,且在较宽 pH 范围(6 - 9)性能稳,拓宽应用前景。
以ZUI佳组合(高分子量 [MW3]、中离子度 [ID2]、PAC 30mg/L)探究 pH。酸性过强(pH = 4),PAM 酰胺基水解,PAC 水解受抑,脱色率 [X₁₁]%;中性附近(pH = 7),PAM 与 PAC 活性优,脱色率峰值 [X₁₂]%;碱性过强(pH = 10),油墨树脂皂化增粘,絮凝难,脱色率降,精准控 pH 是关键。
核算成本,无机絮凝剂便宜,PAC 约 [成本 1] 元 / 吨废水;PAM 较贵,高分子量 [MW3] 约 [成本 2] 元 / 吨废水。但单用无机絮凝剂效果差,复合使用虽增成本,却大幅提效、减后续处理费。如 PAC + 高分子量 PAM 组合,在达标排放前提下,综合成本较单用 PAM 降 [ΔC]%,实现效益平衡。
经系统实验探究水性油墨脱色絮凝中 PAM 选型:
1. 分子量与离子度适配关键,高分子量结合中离子度 PAM 常具佳效,兼顾絮凝架桥与电荷中和,应对复杂废水。
1. 协同辅助絮凝剂增效显著,PAC 为代表,合理配比优化胶体环境,提升絮凝体形成与沉降。
1. 改性 PAM 针对特殊废水破局,抗干扰、宽 pH 适应性,拓展絮凝边界。
1. pH 精准调控不可少,保障絮凝剂活性,ZUI大化处理效能。
1. 成本效益统筹兼顾,依废水特性、排放标准选性价比高组合,促产业绿色转型。
后续应深化研究新型 PAM 开发、工艺自动化,依不同水性油墨废水精细定制絮凝方案,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赋能。